首页 » 专业填报 » 为何曹操小时候不爱读书,最后却成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为何曹操小时候不爱读书,最后却成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www.zgdcxw.com 2024-09-0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曹魏公务员考试题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曹魏公务员考试题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为何曹操小时候不爱读书,最后却成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墨客/h2>

谢邀

为何曹操小时候不爱读书,最后却成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专业填报

曹操把自己的实践、实战、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所学的知识写作成著作以供给别人阅读学习。

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之先河,开创了魏晋文风,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著作,诗词歌赋等都有非常高的建树。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以及书法家。

确切的说,建安之前无纯文学,尤其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把先秦诸子的著作焚毁了。(诗经,离骚等经典名著以及诸子百家都也非常好)秦汉时期文学著作也比较少。魏晋以后,在曹操、曹植、曹丕所代表的建安七子开创了新文化运动,直接造就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化大繁荣时期。

曹操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功不可没。

曾经不代表未来,小时候不代表长大后!就像我有个同学,小学时不爱学习考试经常不及格,到了中学可能被雷劈醒悟了,爱上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终考上了著名的医科大学,现在是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同理,曹操的知识才能也不是从天而降的,也是通过个人努力学习得来的!总之,个人的成才与努力是分不开的!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建安时期文坛领袖、杰出的诗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曹操如何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杰出的诗人,似乎是一个颇为有趣的话题。

从网上随便一搜,都会看到这种观点,说曹操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却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似乎是很神奇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知识的获得,不仅仅是读书一条途径。

但曹操不仅是行万里路,而且是读万卷书。说他从小不爱读书是不对的,只不过曹操所读的不是一般读书人所读的书而已。

01

不治行业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不治行业”,指得就是不注重品行,不专注学业。加之调皮捣蛋,好打抱不平,不太听家长老师的话。就是一个在小伙伴中威信很高,但在大人眼里不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汉末时期,延续的是察举制度。少年才俊要依靠地方官吏举孝廉而入仕做官。

孝,就是孝行,从史料中经常看到一些有成就的人,总是介绍他小时候是如何孝敬父母、尊兄爱弟的。这是进入国家公务员团队,所必修的公共课。

廉,既是品行又是处理事务的能力。就是要廉洁公正,这也是必修课。

读书人需要做的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曹操哪,偏偏是“不治行业”,不修品行,不习学业。因而,世人也就看不出这孩子将来有啥出息。

就如今天的家长老师一样,看这个孩子,不学3+1,考不上985,将来就没啥大出息。

这或许是许多人以为曹操不爱读书的依据吧。

02

曹操酷爱读书

真实的曹操,不仅不是不爱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只不过他不乐意读一般读书人所读的书,不做一般读书人所做的事而已。

汉末动乱时期,曹操认为再读那些“之乎者也”已经没用啦。

曹操酷爱读书,经史典籍无不涉猎,尤其喜欢军事著作,熟谙兵书,而且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天赋独居。同时喜欢习武,而且武艺高强。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叙》:
“上(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就曹操自己也说:“御军三十年,手不释卷。”

但有意思的是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

就他一个整天偷鸡摸狗的皮孩子,还能举孝廉为官,的确也是很大的讽刺,由此可知汉末的察举制是咋回事啦。

尽管曹操本事很大,也得拼爹啊。若不是其父为太尉,这个保送的名额就指不定是谁的啦。

因此,在曹操自己有了主导权的时候,几次下令“唯才是举”。

这个“唯才是举”不是说不看德行,是不看门第。这让有能力,但出身寒门没有机会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确是高屋建瓴。

这也是曹操对自己人生经历最好的注脚。

03

文学>成绩/p>

曹操能够平定北方,成就霸业,足以说明了其政治家、军事家的能力和成就。

同时,曹操还是建安文学的奠基者,文坛的领袖。一生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比如《短歌行》《薤露行》《龟虽寿》《观沧海》等等。

在戎马倥惚中,尚且“雅好史书文籍,手不释卷”,可见曹操是多么喜欢读书。

曹操之读书,是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应付公务员考试。

当时的大儒孔融,四岁让梨,可谓必修课很扎实。但在混乱的时期,整个社会秩序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再依靠那些传统的学业修习,来拯救社会是不可能啦。孔融没用很大的成就,不是因为被曹操杀掉啦,而是学了些没用的东西,看起来学问很大,但没啥用。不仅不能自知,而且还不服气,其结果也是一个警示。

因而,曹操不是不爱读书,而是不爱读没用的书。

书不一定读得很多,读几本有用的书,真正读懂就够啦。

何为有用?不能拼爹,那就拼考试。能出好成绩的书就是好书,过了这个门槛,或许就没用啦,那就再找有用的书去读。

读书有益。不读书永远成不了事。

到此,大家对曹魏公务员考试题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曹魏公务员考试题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