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题生与死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题生与死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明之亡,是朱由校不管事罪过大,还是魏忠贤猖狂罪过大
都有责任!亡国的责任单独推给谁都不公平,用个流行的话说就是“雪崩面前没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然了,有责任归有责任,责任大小却不一样,比如崇祯皇帝,他虽然也有责任,但是其实他是最倒霉的,背锅的成分大。祖传的铁杆事业到他手上时已经千疮百孔,尤其是经过他那个昏聩爷爷和不靠谱的哥哥的蹂躏,所谓的皇位已经成了高风险低收益的垃圾股,谁上谁套牢。再加上崇祯皇帝岁数小,经验少,性格上又有严重缺陷(刚愎自用、心狠),所以面对千疮百孔且不断恶化的国家,干啥都逃不脱一个亡字,这也是命运使然。要说崇祯也是真惨,干了十七年,没一天是消停日子,内外交困,天灾人祸,就没当着好时候,苦巴巴折腾十七年最后还是吊死了。
再说天启皇帝,也是年纪轻轻就上位了,干了七年(当然他不好好干,玩的时候多),结果把他爷爷祸害的差不多的国家彻底推进了万劫不复的境界。他这个阶段可以叫妇宦之祸,极度的信赖乳母客氏和魏忠贤王体乾为首的宦官集团。
天启皇帝朱由校只干了短短的七年,客氏和魏忠贤也掌权了七年,要说起来这太短了,美国总统干两届的话还八年呢。可是这七年确使明朝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不同派系之间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文官集团与阉党之间的死斗、文官集团的恶斗、阉党的内斗、穷人与土豪的激斗、百姓与官府之间的剧斗、再加上整个大明与后金之间旷日持久的缠斗,基本上把明朝的气数完全耗尽了。
要说起来天启皇帝还真不是傻子,相反其人极其聪明,绝对是一位被低估的工艺大师。而且他在用人上其实很有见地,可惜的是大部分时间他对于人事任命权都不在意,多数都是走过程而已。财政和人事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项权力,天启皇帝都下放了,给了他认为最忠心的魏忠贤王体乾等人。所以天启皇帝的责任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
魏忠贤这帮人在这七年确实是猖狂到极点了,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和军人一般是接触不到的。也就是说,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即便不出现魏忠贤,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不会变好,各地方的藩王,大小官僚,乡绅土豪也不会因为没有魏忠贤就会变得更好。
说到底,明朝晚期的局面其实还是由于天启皇帝的爷爷万历懒政不作为造成的,而这一切的最终原因就是万历皇帝的童年阴影。童年阴影把他打磨成了一个有主见却内心很软弱的人,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就是说他呢。
性格决定命运,而他的命运又决定了整个明朝的命运。
所以亡国从很久以前就埋下伏笔了。
明之亡,是朱由校不管事罪过大,还是魏忠贤猖狂罪过大?
明朱由校,16岁继位,在位7年。属心智还没发育完善的小青年皇帝。要说管事,基本都是“魏忠贤”和朝中大臣。施政方面,也都凭朝官和地方官。也就是说朝官就是朝廷皇家机器的部件,而这些部件都被“魏忠贤”摧毁,贪官恶吏成行,百姓身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得地方劳苦纷纷揭竿。这个明朝的“国运衰败”就是因明朝廷内斗所致,魏忠贤的罪过应更大一些。
天启年间,内没有农民起义,外有东江镇牵制建州,实在看不到亡国的迹象。
朱由校虽然不理国事,但是懂得放权,让懂的人去做自己擅长的事。而魏忠贤也确实是知道治国懂管理的。他明白两点,一是没钱了要从好搞钱的地方搞钱,二是人无完人,用人不疑。
遗憾的是这两点朱由检都不懂。被大臣忽悠的取消了向矿山收税导致国家财政困难,盲目削减公务员体制逼出李自成,听信嘴炮王袁崇焕的大话,任由他矫诏杀死毛文龙,导致东江镇土崩瓦解,更是因为战争失利而杀掉将领多人。真是应了曹化淳的话,若忠贤在,国事必不至此。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咱们可以根据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来判断朱由校和魏忠贤谁的罪过大。
先看明朝灭亡的主要>缘故原由/strong>
- 主要原因之一:明末皇帝不务正业,昏庸无能。
纵观明朝16帝,人数不多,但奇葩却不少。不是爱好修道炼丹,就是喜欢摆摊儿过家家。他们除了有专属的个人爱好之外,大多还有一个共同爱好:沉迷酒色。总之一句话:属于典型的在其位不谋其职。
封建社会的皇帝,是统治阶层最顶端的人,是朝廷最高管理机构的核心,核心的动摇势必造成大局的动荡,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作为站在管理阶层最顶端、最核心的皇帝一旦昏庸,将直接导致大权的旁落和官员的腐败。
- 主要原因之二:宦官干政。
古代社会的封建制度为宦官干政提供了土壤,历朝历代时有宦官干政甚至专权的例子,而明朝尤为严重。
因为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都是“少年得志”,也就是说继位时年龄比较小,这无疑给了宦官把持朝政的机会。
明朝宦官除了不可一世的魏忠贤之外,还有王振,刘谨等,不论数量还是“质量”,相比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明朝的宦官都名列前茅。
而宦官专权通常都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残害忠良、欺压百姓,其导致的结局几乎都一样:那就是祸国殃民。
- 主要原因之三:官员腐败。
由于皇帝的昏庸,宦官专权,真正的忠臣大多遭到迫害,其他官员便开始见风使舵,上行下效。
由此,明后期的官场出了不少贪官暴吏,导致了民不聊生(接着就是造反)和国库空虚。
到末代皇帝崇祯时,眼看着大臣们个个富得流油,而国库却穷得揭不开锅,连“平乱”的军费都凑不齐。
虽然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上述三点,因为这三点原因会引发其他诸如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朱由校和魏忠贤在各自所属的团体里都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 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不过他的出名并非因为政绩突出,而是因为他的木工活儿做得特别精致。大家忍住别笑,正如前文所说,他与他的那些皇帝祖宗一样,除了共同爱好之外,只不过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爱好而已。
据说魏忠贤总是把奏事的时间,挑在朱由校木工活儿做的最带劲的时候,因为对木工活儿聚精会神的朱由校总会不耐烦的抛出一句话:好了,好了,你看着办吧。潜台词是:别打扰我干活。
就这样,皇权一步步落到魏忠贤身上,而朝中正直的大臣,要么明哲保身、敢怒不敢言;要么与魏忠贤同流合污、一起贪赃枉法。
朱由校在位七年的不作为,导致了朝纲混乱、奸臣横行、社会矛盾突出,是他亲手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 宦官魏忠贤
魏忠贤从小就是不学无术、专好声色犬马之徒,进宫的原因也是因为赌博输得一无所有而另谋生路。
这样的人通常伶牙俐齿,善于察言观色,因此他在宫中极受皇帝的宠信。
由于皇帝昏庸,魏忠贤趁机专断国政、排除异己。最后被其党羽称为“九千岁”,甚至人们“只知九千岁而不知万岁”。
据史料记载:
天启三年,光宗选侍赵氏,与客、魏(魏忠贤)不协,矫旨赐死。
也就是说皇帝挑选的妃子与魏忠贤不和,魏忠贤便悄悄以皇帝的名义下旨让妃子自尽。
连皇帝的女人他都敢杀,可以想象他有多猖狂。
魏忠贤专权期间,剪除异己,残害忠良、祸害百姓,使明朝廷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使民怨沸腾、判乱四起。虽然魏忠贤最终被崇祯所杀,但大明王朝因积重难返,已无力回天。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表面是魏忠贤的祸乱误国,致使明朝廷快速衰亡,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皇帝的昏庸。因为没有皇帝的昏庸,哪来太监的专横?所以明之亡,显然是朱由校的不作为(不管事)罪过大。
喜欢明史的朋友,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到此,大家对公务员考试题生与死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公务员考试题生与死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