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题赵子龙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题赵子龙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公孙瓒到底有多强?为何给人极盛一时却又迅速败亡的感觉
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中,公孙瓒是早期最具实力的北方诸侯之一,巅峰时期完全碾压袁绍与曹操等人,只不过公孙瓒缺乏战略眼光,最后迅速败亡了。
公孙瓒出身比较低,不像袁绍四世三公的背景,也不像曹操上面有人罩着,公孙瓒原来就是一个小吏,因为样貌好,声音好,辽西郡太守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说来还颇有点倒插门女婿的味道。
当然,倒插门的人多了去了,最后能混上位的也没有几个,公孙瓒之所以能够在北方站稳,还是有一定的硬功夫的,公孙瓒曾经率领几十个骑兵巡察的时候,遭遇鲜卑几百名骑兵,公孙瓒鼓励大家奋力搏杀,得以突围,从而在边疆有了名声。
幽州自古以来就是养马之地,凉州叛乱发生后,朝廷希望幽州可以搞出一个骑兵阵容,因为公孙瓒事先已经有了一定的名声,所以朝廷给予公孙瓒权限,让公孙瓒募兵。
公孙瓒因此募集了三千多人,当然还没等到公孙瓒去灭凉州,已经天下大乱了,公孙瓒就开始镇压讨伐北方叛乱的势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公孙瓒也因功被封为都亭侯,此后一直与北方的胡人作战,势力也越搞越大。
因为当时公孙瓒是越战越勇,尤其是在公元191年,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打败青州黄巾军,斩首数万人,俘虏七万人,从此威名大震。
但是由于公孙瓒始终没有搞定胡人,朝廷就派遣刘虞担任幽州牧,安抚北方局势,东汉末期地方制度发生重大变法,以前实行的是刺史制度,刺史位卑,有监察权而没有行政权,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化后,刺史逐渐有了行政权,最后朝廷干脆设置“牧”来全权执掌地方权力,这进一步加剧了地方行政割据化。
朝廷派遣刘虞担任幽州牧,实际上可能是对公孙瓒的一种不信任,这导致公孙瓒的不满,两个人关系不和,只有拔掉刘虞,才能彻底掌控北方。
当时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追随袁术,袁术派公孙越与孙坚攻打袁绍部下周昂,结果被流矢射中而亡,公孙瓒因此与袁绍结怨。
袁绍为了稳住公孙瓒,将渤海郡太守的位置给了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然而公孙范不久背叛袁绍,协助公孙瓒,在北方大破黄巾军,相继夺得北方三州的地盘,公孙瓒先后任命自己的部下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此后,又攻灭了刘虞,夺得幽州之地。
公孙瓒在挟持了汉献帝派遣的使者段训后,获得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
当时天下一共13州,公孙瓒夺得的这四州,几乎囊括现在的辽宁、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北部,实力之前,无可匹敌。
那么,为何公孙瓒最后还会失败呢?
主要原因就是公孙瓒遇到了平生最大的劲敌袁绍,从公元192年开始,袁绍与公孙瓒就多次发生军事冲突,双方互有胜败,但是袁绍在冀州站稳脚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由于公孙瓒杀了刘虞后,袁绍采取了拉拢刘虞儿子的方式,又联络周边的游牧民族,联合攻击公孙瓒,逐渐将公孙瓒的外围势力打掉。
然而就在天下争霸的关键阶段,公孙瓒竟然在易县修筑了一个很大的防御工事,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最大规模的壕堑战,以易县为中心,挖了十道壕沟,又在壕沟里面筑高坡,每个高坡上又盖上高楼,公孙瓒住在里面,屯了很多的粮食。
其实,东汉末年有这种奇葩想法的人真不少,董卓就曾修建了军事城堡,对外宣称无法攻破。
公孙瓒明显是秉承了这种思想,对此他表示“昔谓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视之,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说白了,这就是最早版的“高筑墙,广积粮”,但是这种策略并不是谁都能玩得那么溜,尤其公孙瓒前期锋芒太甚,得罪的人也多。
袁绍自然不会放过公孙瓒,故而连续多年包围公孙瓒的老巢,最终采取土工作业的方法打入城内,公孙瓒自知必败无疑,于是自杀而亡。
其实,公孙瓒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宏观战略水平不行,以当时之乱世,唯有一争方能得天下,怎么可以把自己禁锢在城堡里面坐吃山空,等着死呢?即使从战略角度来说,以幽州为根本的公孙瓒最大的优势其实是骑兵,以速度为优势打运动战,然而公孙瓒最后却放弃打运动战,而打壕堑战,这是拿自己的劣势去跟人的优势较量,本身就很吃亏,究其原因,还是眼界太低。
可以说,公孙瓒在东汉末期,混乱之初能够称得上是最强诸侯之一。
他,以十名骑兵对抗百名鲜卑骑兵,以少打多,却丝毫不落下风。
他,仅用三千精兵来讨伐叛贼,杀死了刘虞并占据幽州一带。
他,擅长使用双头铁矛,英勇善战,用“白马义从”,来威震塞外。他,率领两万人与三十万的黄巾军强怼,利用别人渡河的时期,成功打败并俘获数万人。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他是个强劲的角色。
《后汗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中道: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他极盛之时,所打的战役非常经典,且手下都是些狠角色。
第一个手下,我们联想到的是赵云。
赵云很早就跟着公孙瓒混,曾经救过公孙瓒两次,是数一数二的猛将。明明是个人才,公孙瓒不但不重用,还偏偏把他拱手让给了刘备。
其实除了赵云外,还有一名很少人想到的人,就是田豫。
田豫很小就跟着刘备混,而刘备当时还在跟着公孙瓒,后因刘备需照顾父母,所以田豫跟着公孙大哥了,刘备器重的田豫在公孙瓒那里却不受重用,只让他任命为守东州县令。
殊不知就这样流失了一名大将,最后田豫在曹操那里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不得不说,漏看了人才也可能是造成衰败的其中一个因素。
(公孙瓒)
除了手下厉害之外,接着就是战役了。
因为公孙瓒的好战,很多战役都打的非常棒。
他经常以少胜多打外族。匈奴都对他畏惧害怕,他手下的白马义从为他立下了无数的战绩,公孙瓒为此在北方名声大振。
因而给外人的感觉就是此人非常强,不可轻易招惹。
公孙瓒虽好战,但也有缺点,就是不懂收买人心。他与刘虞素来不和。
但刘虞很得民心,名声遍布周边数郡,又是他的上司,却欲讨伐这个不听话的部下公孙瓒。
公孙瓒用火攻打赢了刘虞的十万大军。抓住了刘虞,不久又杀掉了。杀掉好官刘虞的举动,让公孙瓒大失民心。
(公孙瓒与刘虞之间的战争)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
直到最后的几场战役之中,公孙瓒打得力不从心,经过之前几次的行为,许多大将士兵对公孙瓒没有了信心。因此他被袁绍打败了。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交代了公孙瓒的结局: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施木柱之,度足达半,便烧之,楼辄倾倒,稍至京中。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老婆/span>。
在这里我们知道公孙瓒败亡是因为盲目自大的心里和对战局的把控力度不够之外,还有他没有得到人心。
到此,大家对公务员考试题赵子龙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公务员考试题赵子龙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