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唐宋时期公务员考试题目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唐宋时期公务员考试题目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春节过年是什么朝代开始的?古代春节公务员也放假吗?一般放几天假
夏商朝古人就已经根据月亮的圆缺划分出了月份,有了月份自然也就有了年的概念。最初时古人在一年农事结束后新的一年开端的岁首祭祀天地众神、祖先,祈求来年丰收,慢慢演变就成了现代春节过年的习俗了。不过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有就是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古代春节公务员放假最早的记录是在唐宋时期,但自夏商时期就有岁首祭祀的记载,岁首既相当于现在的春节过年,既然夏商春节就有国家层面的祭祀,那官员放假应该还是有的。其实秦朝官员就可以请假了,那时事假叫“告归”丧假叫“归宁”。汉朝以后官员的节假日已经固定下来,当时叫“休沐”,上五天班休息一天,但关于春节的放假的记载还未在史书上发现。到了唐朝时期春节放假就列入了律法,唐玄宗颁布的《假宁令》中就记载:“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就是春节,就是说唐朝有两个“黄金周”。宋朝沿袭了唐朝“元正沐”的规定,春节也放假七天。总体来说唐宋是官员节假日最多也最合理分布的朝代。而元朝蒙古统治者显然没有汉人休沐的概念,唐宋时一直延续的“休沐日”取消,不过还好春节假日还是保留下来,不过放假时间由七天减少到了三天。到了明朝,官员们本以为节假日会恢复到唐宋时期,谁知道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劳模,全年节假日居然减到了只剩三天,分别是“春节、冬至、朱元璋生日”!虽然后来永乐之后假期增加到元正五天,元宵节十天,冬至三天,月假三天,但相比宋朝还是差远了。到了清朝,冬至、元旦、元宵3个节假又以封印休长假的方式贯通,前后也有约1个月的时间。
还有几天就是春节了,在这里预祝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春节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有什么故事
苏轼在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他和弟弟苏辙这一年参加科举考试,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不过,这要先从他的父亲苏洵说起。
北宋文学家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才气纵横,笔力雄健,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均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可惜的是,这位才子却科场蹭蹬,一生未能进士及第,这成为了他毕生的遗憾。
好在,苏洵的人生理想在他儿子的身上得以实现。嘉佑二年(1057),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兄弟俩向父亲报喜时,苏洵百感交集,脱口念出了四句打油诗: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嘉祐初年(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赶考。他们去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读了三个人的文章,大加赞赏,他不仅极力夸赞了苏轼和苏辙,而且向朝廷推荐了苏洵。于是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父子的文章,父子三人名震京师,被人称之为“三苏”。
到了第二年,各地的考生齐聚京城,准备参加考试。据说,有一次,魏国公韩琦很惊讶地问自己的宾客:“今年有二苏在,怎么还有那么多的考生敢来同场竞技?”这话流传出去,居然有不少考生没有参加考试就回去了。可见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声之大。
到了八月中旬,会试即将进行,谁知苏辙却突然病倒了。韩琦非常欣赏二苏兄弟,就向皇帝上奏说:“今年参加进士考试的人中,声望最高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可是苏辙突然生了急病,怕是赶不上考试的时间了。这两兄弟之中有一个不能应试,恐怕天下人都会很失望,希望陛下能把考试延后一些,等苏辙病好了再举行。”仁宗皇帝也听到了二苏的名声,就答应了这个请求。韩琦就一直关注着苏辙的病情,直到他完全康复后,才上奏朝廷安排考试。
这一年的考试,仁宗亲自出了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考官正是欧阳修。在阅卷的时候,有一份试卷深深吸引了他,这篇文章说理通透,文辞华美,是极上乘的作品。欧阳修在这篇文章里读到一个典故:“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意思是说古代帝尧时审理案件,皋陶多次判决囚犯死刑,尧却多次赦免囚犯。欧阳修觉得这个典故用得很好,但也觉得很奇怪,这个典故出在哪里呢,自己怎么从没读到过。他就询问副主考梅尧臣,梅尧臣疑惑地说:“我也没读过。”
这份试卷在本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本应取为第一名。但欧阳修觉得这篇文章,很像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作品。若是取为第一,怕有人要说自己徇私舞弊,于是就把这一篇列为第二。发榜以后,他才知道这份试卷的作者是苏轼。
后来,苏轼来拜见主考官,欧阳修忍不住问:“‘尧曰宥之三’的典故出自哪里?”苏轼笑呵呵地说:“出在《后汉书·孔融传》。”苏轼走后,欧阳修找出《后汉书》,把《孔融传》翻来覆去地读了几遍,却根本找不到这个典故。
过了几天,欧阳修又见到了苏轼,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苏轼笑着说:“《孔融传》里写到曹操平灭袁绍后,把袁熙的妻子甄氏赐给了儿子曹丕。孔融嘲笑他说:‘武王灭纣后,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很遗惑:‘此事在哪里记载?’孔融就说:‘下官是以今日发生的事情来看,想当然而已。’学生我在文章里写的尧和皋陶的事情,也是这样,想当然而已。”也就是说,这个典故是他编出来的。欧阳修这才恍然大悟。
欧阳修胸襟广阔,不但没有因苏轼开的这个玩笑生气,反而逢人就夸:“苏子瞻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到此,大家对唐宋时期公务员考试题目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唐宋时期公务员考试题目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