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题填字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题填字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三希堂法帖”是怎么回事?“三希堂法帖”中有没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何为“三希堂法帖”?
乾隆皇帝附庸风雅,喜好书法,其在位期间清代帖学书法达到高峰期,与之相关的刻帖活动同时达到高潮。
1747年,乾隆下令从清朝内府收集的历代名作中,精选出135位书法家的340件作品及200多种题跋,刻制成《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
此后,1755年,乾隆又命人再选出38件作品,刻成《墨妙轩法帖》,作为《三希堂法帖》的续帖。
清代帖学书法的盛行
乾隆时,清代政权发展到鼎盛。因统治的需要及个人的喜好,康熙与乾隆对于文化事业尤其是书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投入。
到乾隆时期,清廷内府已收藏了非常多的书法作品。此时清代的帖学书法也发展到高峰。
刻帖的盛行
古代由于印刷术不发达,书法碑帖的传播依靠刻帖,即将原帖刻于石头或木板上,然后就可以大量拓印了。
刻帖起于北宋,盛行于明代,到清代时,刻帖数量之多,收录范围之广,已远超以前任何朝代。
前面提到,乾隆时收集了大量名作,并编辑成《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
而《三希堂法帖》中的作品即选自《石渠宝笈》。
欧阳询的《九成宫》为何未入选?
前面讲了,乾隆时帖学书法风行,内府收藏的也多为墨迹原作,即我们常说的“帖”,《三希堂法帖》中所选也全为“帖”。
而《九成宫》属于“碑”,碑与帖是书法作品的两大类。《三希堂法帖》收入了欧阳询的《卜商帖》与《张翰帖》,而未收入《九成宫》碑刻作品,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最后提一句,“三希堂”得名于乾隆最喜欢的三件作品: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三希堂法帖》主要收集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4位书法家的3oo余件书法作品。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没有收录其中。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更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因收藏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这三件稀世珍宝。后改为"三希堂",是乾隆的书房,面积有8平方米大。
(三希堂书房)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全文共28个字,是他问候长辈的一封书信,平和典雅。不激不厉。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全文共22字,此帖用的是笔意开展之"外拓″法,情驰神纵,用笔连绵贯气。米芾赞曰:"运笔如火着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笫一帖也。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是东晋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共47字。清简虚旷,潇洒纵横。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晋代王珣的《伯元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不属于三希堂法帖。晋代王珣的《伯元帖》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是王珣问候亲友疾病的一通信札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是前代皇帝批阅奏章的地方,乾隆皇帝在西头隔出一个极小的房间,将宫中珍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悬挂在这间小房子里,并命名为三希堂。批阅奏章劳累的时候,他便走进三希堂,以欣赏三王的墨迹作为休息。
三希堂原名“温室”,本为乾隆皇帝读书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并时常把玩,遂以此更名。后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录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法家名迹,其中就包括此三珍。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
该书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
古代人学书法穷碑富贴,因为没有影印技术,有钱的人家买名家字帖或者双钩填字法的字帖习字,没钱的就习碑的拓片印刷本。拓片是可以印刷的。这个很便宜。乾隆刻三希堂法帖,把许多名家的墨迹本刻碑上,就能做拓本,给天下读书人习字,宫内所藏的帖,民间是看不到的,双钩都没有。所以也是当时读书人之幸。九成宫醴泉已经成碑,所以没有收录在三希堂。欧阳询的只有卜商帖和张翰帖收录在三希堂法帖中,因为是传世墨迹。要三希堂法帖可以联系我,我发给你。
到此,大家对公务员考试题填字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公务员考试题填字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